海洋垃圾七成胶 拯救港湾速走塑
发布时间:
2019-04-19

分享:

海洋垃圾七成胶 拯救港湾速走塑


海洋垃圾七成胶 拯救港湾速走塑

30多年后 '胶'恐多过鱼......

 

不论市区抑或郊区,香港都拥有不少美丽的海湾,但来自轮船与路边车辆的废气及海洋垃圾,却将宜人的风光破坏,将海湾变垃圾湾。 海事处资料显示,南区是重灾区之一,更有环保组织在香港仔对开的南丫岛发现大批塑料垃圾。 事实上,环保署研究显示,香港80%海洋垃圾来自陆上,单是塑料便占了海洋垃圾的70%。 环境局副局长谢展寰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塑料垃圾难以分解,胶害祸延深远,政府正研究逐步淘汰即弃塑料餐具,料明年公布研究结果。

 

■香港文汇报记者 聂晓辉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保育政策主管张洁仪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指出,全球均面对海洋垃圾问题,当中以亚洲区较严重,香港地处海边,更难幸免。 基金会举例指出,香港仔避风塘是其中一个垃圾黑点,该区鱼市场使用的发泡胶箱因各种原因掉进海,冲至附近地方,该会曾在香港仔对开的南丫岛北角村清理海洋垃圾时,发现大量发泡胶碎粒藏入沙中(见另稿)。

 

陆地垃圾污海祸首

 

谢展寰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环保署于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亦发现,80%海洋垃圾来自陆地。 整体而言,70%垃圾是塑料,包括大量餐具及饭盒。 近年全球均讨论禁止或淘汰塑胶,港人也开始关注「走塑」,「日常看到的木、金属及玻璃等制品均属自然界已有之物,塑胶却是完全人造,难以分解;每年约有800万公吨塑胶废弃物被倒入全球海洋,有研究推算至2050年时,其数量将比海洋中的鱼更多!」

 

至于香港仔避风塘一带出现的垃圾问题,谢展寰指部分或来自渔业运送时使用的发泡胶箱。 世界自然基金会申请环保署环保及自然保育基金的拨款,与渔业研究使用环保容器,环保署及鱼类统营处亦在鱼市场的岸边加设围栏以防发泡胶掉落海,同时亦增设发泡胶压缩机(见另稿)。

 

他续指,其实来自陆上的海洋垃圾当中,只有少量是透过雨水渠流入大海,「渠务署有在海水渠出口加设围网,将垃圾从上游截下,但其实数量并非太多,(海洋垃圾)主要是岸边活动造成。」

 

同时,部分建筑物的污水渠或错误驳上雨水渠,家居废物及污水可能冲入大海,而渠务署已在不少地区装设旱季截流器,把雨水渠受污染的旱流堵截及分流至污水收集系统,减少臭味。

 

谢展寰表示,政府设立的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工作小组已加强在台风来袭前清理海边垃圾,并设立网上平台,于台风过后即时联络社会团体及地区组织清理垃圾。

 

身体力行减废关键

 

他强调,港人对处理废物根源问题的普遍认知及关注度均较之前提升,问题只在于有多少人「身体力行」而已。 他举例指出,未实施胶袋税前每10人只有1、2人自备购物袋,如今自备购物袋的比率已增至约90%,「就算有些人的出发点是要向政府多付0.5元条气唔顺也没问题,最重要是结果,因为最困难在于改变行为模式,必须持续教育,『走塑』问题也是一样。」

 

文章链接: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4/14/HK1904140001.htm